中华戏曲蒲剧刀马旦梁静:中国传统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4-04-27 18:52:53 来源: sp20240427

   中新网 临汾1月3日电 题:中华戏曲蒲剧刀马旦梁静:中国传统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作者 任丽娜

  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山西蒲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蒲剧的舞台上,山西省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梁静,20余年怀着对蒲剧事业的无比热爱、执着和坚守,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表演,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刀马旦演员。

梁静用心、用情、用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丽娜 摄

  梁静不仅传承了传统蒲剧的精髓,更在表演中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用心、用情、用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这一古老剧种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名成绩夺得全国“小梅花”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源于晋、陕、豫交界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在山西临汾、运城两地,蒲剧颇为盛行。蒲剧以其高亢激越、激情奔放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数百年来,它历经沧桑,代代相传,见证了中国戏曲的辉煌与变迁。

  中国戏剧家协会自199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旨在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项活动是全国范围内一项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赛事,每年参加的人数在万人左右。

  梁静出生在蒲剧之乡临汾,12岁考入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戏曲表演,主攻刀马旦。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在恩师窦爱香和贾学奎的精心培养下,2002年,她以蒲剧《火凤凰》的出色表演,荣获第六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小梅花金奖”第一名,成为临汾第一朵“小梅花”,并在2003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聘为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形象大使。

  通过梁静的榜样作用,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和蒲剧定向班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小梅花”演员的培养上,截至2005年全市共培养出“小梅花”演员36人,在全国地级市获奖人数最多。同年,临汾市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戏曲梅花之乡”,并成立了临汾市“蒲剧院小梅花蒲剧团”(后改名为“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是全国最早使用“小梅花”名称的剧团。

  截至2023年底,临汾全市“小梅花”演员已达75人,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为打造临汾市“中国戏曲梅花之城”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传统艺术要创新传承下去

  2005年梁静进入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后,师承任跟心、苗洁、李荣霞等名家名师,刻苦学艺,勤奋练功,力求在表演中做到形神兼备。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借鉴其他剧种的特点和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近年来,梁静佳作迭出,领衔主演了《杨门女将》《石佛口》《白蛇传》《游西湖》《扈家庄》等众多剧目和折子戏,还配合演出了《嫂子》《土炕上的女人》等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喜爱。曾代表山西省赴哈萨克斯坦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广州、深圳等地演出,屡获好评。

  由于出色的表演,梁静先后荣获中国武林戏曲荟萃武旦组状元—甲第一名、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十名传承英才之一、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金花十佳等荣誉称号。

梁静刀马旦演出服重达30斤。任丽娜 摄

  演出中,梁静所穿的刀马旦演出服重达30斤,从下午3点到晚上12点,她需要一直穿着这套沉重的服装进行表演。头功的练习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将头一层层地缠紧,不能有丝毫松懈。这种训练对于身体的承受力是极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晕倒或受伤。即便如此,梁静依然坚守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表演。

  近日,由梁静主演的新编蒲剧神话剧《精卫填海赋》与观众见面,该剧演绎了中华民族祖先炎帝女儿精卫为了百姓平息海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元基因”。

  《精卫填海赋》剧中的武打设计顶级惊险,翻扑、对打、翻跟头等武戏场面轮番亮相,更有诸多独特的水袖、翎子、吹火、“亹屁股”等蒲剧表演绝活,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蒲剧作为国家级非遗,其技艺和表演风格的传承至关重要。梁静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过硬的技艺,也积极参与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希望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戏曲表演,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传统艺术。

  梁静说,只有不断坚守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不断创新保持其生命力,才能让蒲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