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中感受科技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4-04-29 03:30:52 来源: sp20240429

  《宇宙工程师之歌》:刘慈欣主编;新星出版社出版。

  我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科技是有温度的,当它融入人性和理想时,就成了推动人类前进的温暖之力。在这些大气磅礴的科幻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们将如何通过工程和科技,与宇宙对话,重新认识自己。

  

  科幻小说是由科技进步催生的文学体裁。科技中的科学由科学家所代表,而代表技术的则是工程师。其实工程师的历史远长于科学家,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工程师早已存在,那时的工程师们已然在用智慧和经验建造着人类文明的宏伟工程。在现代和未来,科学通过工程师转化为技术进而改变世界。

  《宇宙工程师之歌》这本选集中的工程师科幻小说并非指由工程师创作的科幻小说,而是指具有工程师思维方式的科幻小说,这种思维方式与科学家有共通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作为一名曾经在工业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科毕业生,我认识许多工程师。他们有些指挥千军万马建设着庞大的工程项目,那些现代化大工程充满着科幻色彩,但这些工程师本人却都是极其严谨、务实的,兢兢业业地设计和垒砌着宏伟工程的一砖一瓦。这也是工程师科幻小说的特征,它们具有明显的建构性,同样是创造想象世界,相比于用想象力的大笔一挥而就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们更倾向于用科技和理性的一砖一瓦去建设,坚实地放好下面的一块砖,再去放上面那一块。这样的叙事看上去缺乏幻想的空灵和跳跃,但其实需要更为强健和犀利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世界,更具有真实的质感,像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现实和历史。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阿瑟·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作品中用严谨想象构建出来的那艘外星飞船,宏伟壮观,但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似可触摸的真实感。

  工程师科幻小说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科学技术的认同和尊重。在这类科幻小说中,科技内容含量很高,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以及理想世界的建立,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工程师的出现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对他们而言,在问题和灾难面前的悲观和哀叹没有任何意义。在面对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面对灾难时,工程师科幻小说不是沉湎于描述黑暗和绝望,而是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其中的人物都在努力奋斗,为文明创造机会,为人类开辟一条新路。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之后才诞生了科幻小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依靠基层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开展的,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程师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这次以钢铁工业和电气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革命中,工程师科幻小说的开创者儒勒·凡尔纳闪耀登场。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展现了大量宏伟壮观的工程奇观,《海底两万里》《机器岛》《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这些科幻史上的耀眼经典,首次以展现宏大工程想象为科幻叙事内核,对之后世界各国的科幻小说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工程师科幻小说的创作巅峰,应该属于20世纪30—70年代这一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工程师视角的科幻杰作。

  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上,工程师科幻小说也曾大量涌现,形成了20世纪中国科幻的一个重要类型。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们的想象大多以当时已有的技术为基础,技术构思十分巧妙,技术描写十分精确,无论与历史上还是同时代的作品都不相同。但这些作品少有人文主题,人物简单,叙事技巧即使在当时也是单纯的,同时题材太小,缺乏震撼力,给人以小品的感觉。

  现在,我们编选了《宇宙工程师之歌》这本科幻小说选集,目的就是展现成熟形态的中国工程师科幻小说。选集中的原创作品,都非常注重艺术感染力,题材相对宏大,气势恢宏,读来令人震撼,有的完全可以拍成科幻大片,绝非科幻小品可比。

  在编选这本选集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科技是有温度的,当它融入人性和理想时,就成了推动人类前进的温暖之力。科技的进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类的幸福和发展才是工程师和科幻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翻开《宇宙工程师之歌》,你能看到每个故事中都有一项气吞山河、宏伟壮丽的工程。阅读这些故事之后,你能明白,工程师不仅是伟大的建设者,更是宇宙中的吟游诗人,他们以钢铁和电路编织梦想,用非凡的才能演奏与星辰对话的乐章;他们以精确的计算表达对宇宙的敬畏,以工程的艺术诠释对人类的热爱。在这些大气磅礴的科幻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们将如何通过工程和科技,与宇宙对话,重新认识自己。

  (作者为科幻作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6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