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精准施策见成效 实事惠民生 用心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4-04-19 04:02:29 来源: sp2024041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系列节目——精准施策见成效。过去一年,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大家的工作、生活进入新的状态。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过去一年,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有哪些发展和变化呢?

  今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出通知,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各地“春风行动”就已经纷纷开始,市民广场、活动中心,甚至连庙会也成了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奔赴的地方。

  而在广州、兰州、西安、成都等城市开往浙江的列车上,企业直接在餐车上搭起了招聘台,许多旅客到这里咨询招工信息,还有人现场填起了报名表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的“晴雨表”。如何让更多人找到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事关每个家庭的生活,也是开局之年我国各类政策调控的出发点之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关博:“我们在宏观调控的时候,充分考虑就业优先这么一个根本性的目标。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重大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也与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协调、共同发力。”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为就业稳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23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都阳:“过去一年,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严峻,但是我们从劳动力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来看还是保持了稳定,特别是像我们农民工群体就业恢复比较显著,像一些批发零售、餐饮这些行业的恢复,就业变得越来越充分。”

  2023年,如何让企业有信心、有能力招聘员工,各地依然延续近年来就业优先的导向,从落实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到推行免申请就能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再到重启一次性扩岗补助,组织各类岗前培训,让企业愿招工、易招工。今年开春,在江苏苏州,许多大学生在入岗前就在当地人社部门建立的技能实训中心接受了3个多月的针对性培训,企业都非常愿意将这样的员工招进来。

  关博:“去年在稳就业方面其实是双向发力:一方面,不断扩大整个宏观经济的就业吸纳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实施一些稳岗政策、为企业减负政策,都切实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激发企业稳岗的基本意愿。”

  既要乐业,也要安居,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最朴素、最基本的追求。这两天,在福建福州市第一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滨海双龙新居,桩基施工已经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今年3月就会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开放申购。今年2月,福州市出台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此次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将重点面向工薪阶层。

  福建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住房保障处处长温昌经:“申购对象主要是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具有六城区户籍的住房、收入困难群体;第二大类就是具有六城区户籍的普通工薪阶层,包括教师、医护人员、科技人员、引进的人才,还有社区的工作者、企业职工等等。”

  202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重点面向住房困难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引进的科技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等,由各城市按需定建,确定供给规模,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出售后不可以上市交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通过配售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保障加市场的住房制度和住房供应体系,重构保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另一方面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是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配售,能够满足工薪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消除他们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

  此次福州滨海双龙新居项目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701套,主要配售的户型为45平方米、60平方米和75平方米三种,建成后,将以精装交付。

  温昌经:“在价格上,我们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目前经过我们初步测算,销售价格是5200元到5500元左右,最后以政府核定的价格为准。”

  在福州市这个区域,周边商品房均价已经超过一万元,配售型保障房的户型、面积和价格让许多工薪阶层非常期待。

  过去一年,中央会议多次提及保障性住房建设,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2月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提出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进入2024年,已有35个城市报送了今年首批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

  浦湛:“广州、深圳、福州、杭州等不少城市已经开工了一批项目,各地方正在加紧筹备、加紧谋划第二批以及后续项目。国家的城中村改造指导意见印发以后,目前国开行、农发行已向470余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了专项借款,通过城中村改造,有效地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

  社区是大家平时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人们接触政府公共服务最多的地方,如何利用社区更好提供民生服务,在过去一年中也经常被提及。

  在吉林辽源富国新村小区,76岁的赵淑芹正在跟儿子视频通话,赵淑芹有糖尿病和脑血栓的病史,去年老伴去世后,剩下她一个人住在这个老小区里,让儿子很担心。没想到去年5月,这里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建起辽源市第一家综合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依然生活在自己的熟悉的小区里,但是却有专门的人来照顾老人,每月1000元的费用,赵淑芹和邻居们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先住了进来。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选择50个试点城市,盘活社区存量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一种或者多种服务,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短缺服务,逐步补齐其他服务。对许多老小区,养老服务是眼下最大的需求。

  吉林辽源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杨晨光:“对新建小区要求养老服务配建率和合格率双达标,对已建成的小区和老旧小区未完成养老服务设施用房配建要求的,要求相关部门2024年进行补齐。”

  过去一年,我国加快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养老方面,出台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等新举措,在一些城市开展长护险试点;针对3岁以下儿童,出台了《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和《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重点解决“一老一小”的养育难题。

  关博:“在此过程中,我们在考虑社区规划中安排布局相应的服务场地,包括新建小区配建、老旧小区改造、富余场地腾挪的时候,都会把公共服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功能供给作为我们一个重要导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过去一年,国家医保谈判再次发力,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26个药品,其中包含15种罕见病药物,为更多患者撑起保障体系;为解决疑难杂症求医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建设了460多个专科,患者外转就医较建设前平均下降了约3成;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涨,总体调整水平为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指引指南,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职业在工作时间和休息、劳动报酬等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保障这个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中传导着发展的温度。

  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央视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