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4-04-27 21:19:41 来源: sp202404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符合世界人民的期望,符合人类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潮流。2023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系统阐释,为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了解和理解、凝聚广泛共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应对全球挑战 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资本逻辑下的全球化实则是“由跨国资本主导的特定全球化”,“即发达国家单方面主导、渗透和支配不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模式”。显然,由此建构起来的联合体是松散的,缺乏真正的共同利益和深层的精神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的最直接体现;在生产、分配与消费过程中,各国已或自觉或被动地纳入全球经济体系,其经济发展依赖且影响整个体系的运行。近年来,全球经济深陷衰退,地缘政治危机升级,发展失衡加剧,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或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的逆流不仅无助于发展本国经济,相反会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市场萎缩与增长动能不足,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负面冲击,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面对层出不穷的现实挑战,如何重启全球经济和政治,是未来几年世界面临的命题。全球高度关注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其所负载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能否为世界提供人类发展的新思路?从“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来看,答案是积极而肯定的。

  全球化不是选择,而是现实,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命运与共,世界才有前途。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脉搏,完全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于变局中开新局。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危”和“机”同生并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刻调整的大趋势下,要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逐步解决世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等问题,应从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确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目标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为推动全球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贡献了中国方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部署,让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助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凝聚共建共识 动员参与力量

  只有命运与共,世界才有希望。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同体是与人之本质相一致的生活本身,能使生活其中的人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中,同时又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个人的自由。唯有在真正的共同体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才有可能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利益之最大公约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旨在通过各国共同书写国际规则与共同治理全球事务来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就此而言,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价值是突破人类发展困境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一带一路”可以有力推动“少数人的现代化”向“多数人的现代化”重大转型。因此,要辩证地看待“一”与“多”的关系,提倡和而不同、包容互鉴,寻求与扩大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一个国家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是有限度的,而当多个国家或地区齐心协力实现共同愿望时,现代化才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影响力。

  马克思指出:“人是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人的特殊性使人成为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人也是总体,是观念的总体,是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人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关乎人类的前途,也攸关每一个体的命运。正确处理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关系,既承认差异与特色,又强调沟通与协商,既提倡责任共担,又坚持成果共享,既主张结伴,又坚持不结盟,从而在独特性和一致性之间找到合理的结合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促进了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沟通了共建国家,使共建国家能够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追求而不懈努力,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化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共建国家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梦想,要想行稳致远,就需要各国凝聚共建共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动员参与力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夯实共建平台 共绘发展新程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能用割裂和固化的眼光去看待,要将其要放在历史和环境的大背景下去仔细考量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要发展,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善于从“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一带一路”以发展为导向,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未来不仅要持续办好高峰论坛,完善峰会机制,也要拓展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发挥促进合作共识、探索合作机制的平台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共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搭建了凝聚合作共识、商讨合作倡议和规则的重要平台,有效地支撑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当前,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

  另一方面,拓展新的共建平台和对话机制,拓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维度。加强与现有国际组织合作论坛、对话机制的对接,开辟支撑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合作平台。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并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充分结合和利用各国的优势,不断强化全球性国际组织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加强联系和对话,实现各国之间的战略对接及优势互补,使得各国都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一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区域性的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要实现共建国家之间的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同时,这一倡议是中国对外搭建友好、合作、互利、共赢伙伴关系的重要桥梁。中国从不认同“国强必霸”,我们的历史智慧是“国霸必衰”。“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的基础在于高质量发展,中国的发展不断带动着其他共建国家的发展,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和贸易不断提供着带动力量,创造的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和宏伟实践,体现着中国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标,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作出不懈努力,这一美好愿景终将变为现实。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资本伦理前沿问题研究”(22BZX08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副研究员)

  作者:余达淮 高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