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红树海岸 保护碧海银滩(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03-29 07:32:48 来源: sp20240329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韦杰在介绍红树林的生态功能。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

  核心阅读

  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首批5个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红树林修复,保护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增强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3月12日傍晚,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英罗管理站附近,成群的鸟儿时而飞起,叽叽啾啾的声音充盈着整片红树林。

  “现在正是候鸟北飞的高峰期,据我们监测,目前飞抵我们保护区的白鹭已经超过5万只,其他候鸟约10万只。”英罗管理站副站长韦杰说。

  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排盐系统,具有胎生、光休眠等众多陆生植物没有的“技能”。这让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碳汇、净化水质、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树林的胎生苗可以在海上漂浮数月,原因在于其拥有其他植物没有的‘光休眠’本领——胎生苗根端有种特殊的植物感光系统,在海面,它能感知亮光,自动关闭生长发芽系统,只有在根端接触到土壤并长时间感知不到光的情况下,生根发芽系统的‘开关’才会被打开。”广西科学院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廖馨说。

  地处粤桂交界处的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个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保护区内有红树林919.6公顷,有真红树植物8科10属10种。保护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经过多年保护,这里已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红树林湿地环境不断改善

  “这几天,我们还在沙滩上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韦杰说,“这说明山口红树林滨海湿地环境在不断改善。一方面,良好适宜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吸引了众多鸟类;另一方面,鸟类觅食等活动可以有效抑制红树林虫害。”韦杰介绍,潮滩中含有大量有机残余物,可为底栖动物提供能量,丰富的底栖动物又是鸟类取食的重要来源。

  2023年,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记录鸟类245种,比2008年增加了27种;昆虫种类613种,比2008年增加了1倍多。

  除了常人可见的密林和鸟类,廖馨介绍,红树林的林下湿地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不同生物系统相互依存:红树林沉积物中的细菌在红树林物质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动物的直接饵料,其丰盛程度能反映水质状况;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参与者,也是鱼类等的食物源。

  科学治理互花米草,提高红树林固碳能力

  合浦县山口镇墩仔村外的保护区核心区,有一处清除互花米草后整理出来的87公顷的滩涂,已用木桩围起来,并种上了红树幼苗。

  互花米草是入侵物种,繁殖能力强。互花米草生长的滩涂,生物多样性下降。为了保护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去年治理被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273.53公顷。到2025年,保护区内90%的互花米草将被清除。

  “红树林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廖馨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后,一部分的碳用于植物的生长,储存在植物体内,这是红树林的“生物固碳”;另一部分的碳会输送到植物根部,而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地下部分占植株总重的60%,植株死亡后会随着海岸沉积的淤泥填埋到深处,从而将碳长期保留,这是红树林的“土壤固碳”。此外,红树林还可以拦截海水、河水中的悬浮物,帮助净化海水水质,拦截下来的有机物颗粒中的碳则会在红树林湿地里沉积、堆埋。

  据介绍,广西科学院红树林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大力支持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开展红树林营造、修复的同时,积极开展蓝碳领域碳汇方法学研究,让红树林生态系统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14 版)

(责编:卫嘉、白宇)